作者:钟欣欣、李峥、周吉、周丹
发布日期:2025-11-04
阅读:
分析物化党支部全体党员在参加了湖北大学2025年党员基本培训第二次集中大课后,结合授课内容、本职工作和自身实际,以党小组形式开展了热烈交流与深入研讨。
钟欣欣同志组织了第一党小组的交流研讨活动。讨论中,“引领”成为核心关键词。大家认为教育角色正从“适应社会”向“引领未来”转变,这对高校育人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学中需超越知识传授,着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科研上则要勇闯“无人区”,致力于“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实现“支撑引领”必须强化学生的原始创新能力,以应对关键领域的“卡脖子”难题。当前学生虽基础扎实,但在面对真正前沿的复杂问题时,其突破常规的魄力与想象力仍有提升空间。学生常习惯于“标准答案”思维,为响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号召,应在教学初始阶段就埋下“敢闯无人区”的种子,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并尝试探索性的“傻问题”。此次研讨凝聚了共识:建设教育强国,亟需同步推进育人模式革新与评价体系改革,共同为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李峥同志组织了第二党小组的交流研讨活动。大家表示通过此次集中学习怀进鹏部长关于“以教育强国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专题报告后深感振奋,责任在肩。作为高校教师,处于立德树人第一线。必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将价值引领融入专业教学,做学生成长的“大先生”与“筑梦人”。同时,要勇攀科研高峰,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攻坚克难,以科技创新直接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作为高校实验员,是实践育人与科研攻关的“强支撑”。需精心管理实验室,保障教学实验高质量开展,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更要为前沿科学研究提供精准、安全、高效的平台服务,成为支撑科技自立自强不可或缺的基石。大家虽岗位不同,但目标同向。唯有协同奋进,方能共同扛起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重任,为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才与创新支撑。

周吉同志组织了第三党小组的交流研讨活动。大家表示在学习怀进鹏部长集中大课后,“高等教育需服务教育强国建设,教师应践行教育家精神”的理念使身为分析化学专业的教师深受触动。部长强调的“矢志创新创造、服务国家战略”,与分析化学的学科使命高度契合。作为检测技术的核心支撑,该学科需主动对接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需求,为关键领域技术突破提供检测方案支撑。谈及教育教学本职,三位老师达成共识:教学层面需推进“真实课题进课堂”,将学科前沿动态深度融入课程体系,让学生直面科研实际;科研层面则聚焦“卡脖子”技术相关的检测需求,打破传统研究边界,强化跨领域协作。并通过集体备课、跨方向协作,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与科研实践的衔接模式,实现“教-研-学”闭环。结合教师年龄梯度优势,三人更明确分工方向:老教师侧重传承严谨治学态度与学术积淀,中青年教师则发力数字化教学改革与跨学科融合创新,形成“老带新、新促老”的协作合力。大家一致表示,将始终以“做真学问、育真人才”为核心目标,把育人初心贯穿于日常教学科研全过程,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分析化学学科力量。

周丹同志组织了第四党小组的交流研讨活动。在“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大背景下教育强国建设大逻辑,不断强化使命担当”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表示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号召,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高校教师的岗位上不断努力进取,矢志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全面把握当年教育强国建设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化,识变应变、保持定力”的讨论中,大家均意识到当今面临的大环境对高校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只有通过将数字化培训和自主学习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数字素养和智能素养,才能担当起新时代赋予教师的重任。在“紧紧锚定教育强国建设未来三年攻坚目标,排定优先序、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的讨论中,大家均表态要用实际行动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高课程建设质量为目标,立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新工科建设,深入挖掘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力争把课程建设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精品课程。除此之外,小组还共同学习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的通知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主要内容。
通过交流研讨活动,支部党员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巩固和深化了此次培训的学习效果。

(审核: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