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追溯于1943年湖北省立教育学院阶段的理化专修科。1984年,学校由武汉师范学院更名改建为湖北大学,设立化学系。1997年,成立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06年更名为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历经80余年的砥砺奋进,已经成为服务湖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化学化工类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高地。
坚持用高水平党建绘高质量发展画卷。学院党委下设14个党支部,包括6个教师党支部、1个科研团队党支部、4个研究生党支部、3个本科生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对标“双创”建设要求,以“红色元素融入工程”为党建品牌,聚力推动学院实现“一融双高”,先后荣获“湖北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先进单位”“省五四红旗团委”,涌现出一批“省教学名师”“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先进典型。
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建设人才高地。拥有一支学缘结构合理、专业素质优良、梯队层次分明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00人,其中专任教师7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达98%),博士生导师占25%;国家级、省级人才34人次。拥有省科技厅创新群体3个、省教育厅教学科研团队3个。
抓好学科建设龙头工程,推进内涵发展。学院化学学科为湖北省国内一流重点建设学科,2012年入选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是学校首个入选学科,排名百分位向1‰稳步迈进。学院于1981年获全国首批有机化学硕士授权点,2006年获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21年获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1个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和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现有本科生1500余人,研究生400余人。
坚持育人为本,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现设化学师范、化学、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和化学工程与工艺5个本科专业,拥有化学与生物学工程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化学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化学生物学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分析化学为国家一流课程,《无机化学(含实验)》《化学史》《物理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化学与人类文明》为省级一流课程;应用化学为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化学师范专业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学院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教学成果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一等奖等近10项。建院以来,为社会输送万余名毕业生,培养出“全国三好学生”“世界记忆大师”“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一批优秀学生典型。一大批毕业生成长为湖北乃至全国党政管理、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企业经营、基层服务等领域的精英和骨干力量,其中50余人获“长江学者”“杰青”“优青”“青千”等国家级人才称号。
强化科研条件保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学院现有教学、科研实验室及配套用房总面积1.2万余平米,拥有600MHz核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各类大型仪器设备80余套,总价值过亿元。建有有机功能分子合成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机化工新材料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小分子原料药精准制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省功能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解热镇痛药物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和湖北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等科研平台;系省化学化工学会应用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化学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省化学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共建单位。近年来,科研总经费1.5亿元,发表SCI收录论文700余篇,其中在J.Am.Chem.Soc.、Angew.Chem.、Adv.Mater.、Chem.Sci.等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ESI高被引学术论文3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00余项,5人次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院携手湖北兴发集团、宜化集团、中韩石化、亨迪药业等业界巨擘,共筑40余座校企联合研发高地与5大研究生实践基地,在氟硅磷精细化工、快速检测与疾病诊断、高性能高分子材料与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协同攻关,成果在远大制药、仕全兴股份、富邦科技等企业实现产业化,为湖北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拓展国际合作“朋友圈”,提高对外开放办学水平。学院注重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先后与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巴西圣保罗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可通过2+2、2+3等方式进行联合培养。
征途如虹,浩荡前行。学院将始终秉承“崇德笃学、格物致用”院训精神,坚持立德树人,以培养从事基础教育、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化学化工类专业人才为目标,推进化学学科全面发展,努力建成“区域特色、国内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更新截止时间:2024年11月)